联 防 联 控
医疗救治组:对1例危重确诊患者邀请华西医院5G远程会诊和省级专家现场会诊;全市107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药大锅汤”特色服务55797人次。疫情防控组:排查人员6142条(一类124条、二类6018条);为外出返岗农民工提供健康服务3413人。后勤保障组:4户本地企业每天可生产口罩3.8万只,抽检消毒入库13970只;今日到位口罩5万只、防护服3350套、消毒液10吨。综合工作组:起草印发做好本地病例防控的“八突出”措施;制定省级督导接待方案并落实相关工作;编辑上报政务信息2条、编发《疫情数据汇编》1期。宣传舆论组:截止16时,书记信箱等涉疫信息35条,关注量12万;市长热线等来电176个。市场监管组:开展城区畜禽交易屠宰市场消毒灭源和疫情排查巡查;责令重点公共场所整改问题16个,住宿业停业8家。交通运输组:运用智能调度中心调整公交运行数量,及时疏运乘客;运营车辆每日集中消毒,乘客全部实名登记。
市卫生健康委抓细抓实相关工作。组织全市各医疗机构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全面排查一、二、三类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全面落实400张集中医治床位和2000张留观床位,加快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等专业医疗设施设备,为可能出现的疫情暴发做好充分应对准备。
市财政局“先预拨、后清算”足额保障防疫资金。截至2月4日,全市共计投入1.07亿元,用于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人员补助、疫情防控物资和设备采购及其他相关支出,实际支出8629万元,其中市本级拨付1000万。
市公安局“防输入”与“保畅通”结合做好返程高峰保障。每日出动警力4000余人次,启动环川、环市、环城卡点20个,配合卫生疾控部门设立检疫站93个,配合监测人员1.5万人次、车辆4000余台。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
市交通运输局推行定制公交服务。市公交公司为解决全市重点大中型企业工作人员上下班问题,对达兴能源、瓮福化工等企业开行定制公交,实行专线疏运,同步强化防控,每天开行定制公交29趟次。
市教育局开展“互联网+教育”实现疫期停课不停学。达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在延期开学期间,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手段,实现50万名学生与班级任课教师不接触“视频教育”,特别是针对10万余名高三、初三等重点阶段学生,科学设计开学前课程,确保学前预习有效、课程衔接有序。
广大市民踊跃爱心捐款助战疫。自市红十字会发出爱心捐款倡议后,全市爱心企业和市民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积极参与捐赠活动,截至2月5日15时,累计收到爱心捐款621.26万元,其中有4225人通过扫码捐赠66.86万元。
战疫前线
督查反馈基层存在6大问题。(1)少数入村路口卡点流于形式,有的直接放行,有的只做简单登记而没有测量体温,有的卡口无人值守或值勤人员脱岗。(2)个别“五小”商店仍悄悄营业,管控力度不够。(3)部分场镇超市没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4)个别乡镇取消赶集活动不彻底,场镇人员聚集打牌娱乐、扎堆聊天现象仍然存在。(5)农民工安全返岗引导不到位,管控较为薄弱。(6)部分群众仍未佩戴口罩。
万源市交通管控“336”工作机制成效明显。该市在交通管控中明确“三个不断”、“三个100%”、“六个登记”工作机制。即:公路交通,应急绿色通道, 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中断;交通人员上岗、过境人员体温检测、集中停放车辆消毒达到100%;对司乘人员姓名、身份证、联系电话、车牌、人数、体温检测做好详实登记。截至目前,检查车辆 5.17 万台次、乘客 14.45 万人次,移送就医 12 人,做到疫情防控与便民保畅有机结合。
宣汉县“在线问诊”发热病人。宣汉县中医院开通发热门诊“在线问诊”线上服务,方便群众及时就诊咨询,减少线下传播交叉感染的风险。
开江县开通“爱心专车”送温情。开江县总工会、妇联等9 个单位为该县217人需要透析的肾病患者开通“爱心专车”志愿服务。目前,已有“爱心专车”30余辆,分成4条运输线路,提供全天候服务。
渠县退役军人再穿“戎装”。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红箭”志愿服务工作队,组织 1500 名退役军人参与战“疫”志愿服务,奔赴辖区内抗疫前线开展排查、劝导工作。
达川区使用“会易通”推进防控工作部署。2 月5 日,达川区建立并使用“会易通”手机视频会议系统,组织 180 余名区、乡干部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达州高新区“三靠前”全力以赴储备防疫物资。(1)靠前谋划、充分研判疫情严峻形势。(2)靠前出击,多方式联系货源,建立渠道。(3)靠前保障,组建应急物资护送小分队,打通运输通道。目前,已到位口罩1万个、消毒液10吨、酒精2吨、防护服1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