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18年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爱国卫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四川”、“健康达州”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以推进健康达州建设为主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能力建设、卫生创建、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爱国卫生能力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着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加强爱卫工作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爱卫战线工作人员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群众动员、社会沟通、科学管理“五个能力”。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考核,逗硬奖惩。要进一步明确爱卫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充分发挥爱卫会议事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建立同级爱卫专家库,健全专家管理制度。强化爱国卫生业务能力培训,适时组织培训和学习考察先进地区卫生创建、健康建设等工作经验。
(三)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信息沟通,广泛宣传爱国卫生法规政策和工作成效,加强爱国卫生文化建设,今年各地要报送10期以上工作信息。认真组织开展第30个全国“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和“世界厕所日”、“世界无烟日”等活动,广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二、健康村镇建设
(四)全面开展健康建设工作。各地要按照《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将健康融入各地和部门所有政策。根据本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针对当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深入研究针对性工作措施,认真编制健康建设相关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氛围,构筑健康达州建设的坚实基础。
(五)积极推进健康建设试点。各地要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工作,今年,要加强对宣汉县君塘镇和通川区新村乡等19个省、市级健康村镇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深入开展各项健康建设试点工作。未列入首批健康村镇试点的国家、省级卫生乡镇也要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工作。
(六)开展“健康细胞”建设。结合实际,抓好“健康细胞”建设,大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2018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1—2个“健康细胞”建设工作,丰富健康达州建设内涵。
三、卫生创建工作
(七)明确卫生创建任务。要按照卫生城镇创建目标要求,制订本地年度创建计划,指导督促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创建方案, 2018年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覆盖率分别达到40%、35%。要以卫生乡镇、村、单位和无烟单位创建为抓手,促进基层爱国卫生组织和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八)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2018年大竹县要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全面开展各项创建工作;通川区新村乡、达川区金垭镇、宣汉县普光镇和万源市石塘镇等4个乡镇要确保通过国家卫生乡镇技术评估。各地要新确定一批乡镇开展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争今年新创省级卫生乡镇30个、省级卫生村200个。同时,加大各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力度,各级卫生计生机构要率先创建成为卫生单位和无吸烟单位,努力形成全域卫生创建新局面。
(九)做好复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宣汉县要按照省爱卫办卫生县城复审要求,及早安排部署启动复审工作,扎实巩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确保通过省卫复审。今年要对通川区蒲家镇等12个省级卫生乡镇进行复审,各地要强化复审组织领导,制定切实措施,巩固提升卫生乡镇创建质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各级卫生城镇、卫生村及卫生先进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和落实退出机制。
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十)统筹抓好整洁行动。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集中开展城乡容貌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清理等专项治理工作,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大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垃圾“上山下乡”和“白色污染”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和整改,努力提高群众对整洁行动的满意度。
(十一)强化督导检查。科学评价整洁行动工作成效,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今年,市爱卫办将开展整洁行动中期评估和督查工作,并适时召开整洁行动现场会。
(十二)推进农村改厕。大力倡导和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在农村掀起“厕所革命”新高潮。积极参与和指导农工委、住建、环保、旅游、农能等涉农厕所项目建设,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整体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开展农村改厕宣传,加强改厕项目后续管理,建立卫生厕所建、用、管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十三)切实提高防制能力。加强级疾控机构病媒生物防制实验室建设和科室人员配备、专业技术培训,规范开展“四害”密度监测、白纹伊蚊监测,逐步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今年,在中心城区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为环境治理打下基础。
(十四)做好病媒防制工作。切实保障病媒生物防制经费,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和常年性环境卫生消杀活动,加强重点区域、行业的消杀和防制措施,努力降低“四害”密度。按照《全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推进消杀工作市场化服务,鼓励物业小区、学校、医疗机构和餐饮、宾馆、超市等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购买专业消杀服务。加强消杀效果评估和服务质量管理,保障人身安全,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十五)切实巩固防制成果。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单项考核作为创建卫生城镇必备条件。按照省爱卫办2018年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复审安排,万源市要巩固和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成果,并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各地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单位(店、街区)创建等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