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国家、全省防灾减灾工作部署,落实全市2017年自然灾害预测分析会商会议要求,切实做好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内主汛期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市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全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
一、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我市自然灾害预测分析,今年将出现旱涝交替,旱重于涝,集中降雨时段暴雨日数及强度将高于常年,局地强对流天气呈多发频发趋势,防灾减灾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一定要清醒认识严峻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业担当,做好抗大灾、防大疫的准备。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国土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完善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要加强请示汇报,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做好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尽早安排部署,落实应急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防灾救灾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好高温中暑防范和卫生防疫工作,努力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出现灾情后,要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派驻医疗防疫小分队,做好临时安置点环境消杀、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受灾群众诊疗工作。各级医疗机构、120指挥调度机构要认真做好医疗救治的人员、药械、车辆等准备工作,储备必要的救灾防病药品,卫生应急支队要保持待命状态,开通医疗急救绿色通道,一旦发生因灾造成的伤病,及时迅速开展急救和医疗救治工作。
三、开展卫生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尤其要加强腹泻病例监测,发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重大灾情要实行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零报告制度。灾害发生后,以县为单位每日16时前将当地灾情、伤情、卫生应急开展工作情况和《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卫生计生系统受灾和卫生应急情况统计表》报送至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并及时发布健康预警信息。
四、做好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防灾减灾工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处于地势低洼地带和易受山洪影响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本单位的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做好人员、药品、医疗器械、计算机和车辆等洪涝灾害防范工作,特别要注意防范突发暴雨导致的内涝和地质灾害,及时转移可能因灾受损的药品和器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好自身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医疗机构自身安全。
五、强化卫生应急值守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汛期卫生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落实好主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报告卫生应急处置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联系人:杨 晨 电话:21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