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三年(2018—2020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09 00:00:00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字号:

 

为深入挖掘我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达州中医药强市战略,推动达州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达州实际情况,我委起草了《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三年2018—2020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现网上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请于2018119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市卫生计生委中医科。

    联系方式:

    1.信函请寄至:达州市通川区永祥街96号,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科,邮编:635000

    2.电话/传真:0818-2106032/2386066

    3.电子邮箱:27761572@qq.com

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19

 

 

附件

 

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三年2018—2020年)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进达州中医药强市战略,推动达州社会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发展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做大存量、引入增量、扩大总量为主线,以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品种、打造大品牌、构建大基地为目标,坚持改革为动力、创新为核心、质量为根本、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保障,重点围绕中医药康养产业、中药材种植(养殖)、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药工业、中医药贸易流通5个领域,做大做强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打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区位、生态、环境、资源、文化等优势,突出道地药材、名医名方、养生保健等特色,强化产品质量和标准,加速产业发展。

(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政府资源,突破政策瓶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释放企业活力,构建完善的市场和政策体系。

(三)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坚持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构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的研发平台。聚集人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产业跨越发展提速。

(四)开放合作、聚力推进。改善软硬环境,拓展国内外市场,创造发展机会;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存量;引进知名企业,扩大增量;吸引大院名校入达发展,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总体目标

中药材种植(养殖)目标: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大品种乌梅20万亩,川黄柏10万亩,川木瓜10万亩,川厚朴10万亩,银杏10万亩,油橄榄10万亩,毕澄茄5万亩,木香5万亩,花椒2万亩,其他优势品种18万亩),产值达到38亿元,带动基地乡镇农户年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培育中药材GAP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个以上;培育药用动物养殖场5个,中药材地理保护品种3个以上;结合资源保护建设道地大宗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配套建设大宗中药材良种培育繁育基地2500亩。

中药工业目标:2020年,力争培育10亿级龙头企业1户,5亿级骨干企业2户,1亿级优势企业10户以上,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培育单品种年销售额5亿级拳头产品1个、1亿级骨干产品3个,新增35个中药品种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获得新药证书的原创药物达12个,成功创建四川省著名和四川名牌产品3个,获省级以上创新医药、医保目录扩大到15个。全市新增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生产线68条,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及中药材精深加工新、特、优产品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85%以上,全市中医药产业产值达30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利润总额2.0亿元。

中医药医疗服务目标: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其中社会办中医医院床位数占5%,每千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人;建设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6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15个;建设中医药工作示范乡镇100家、中医药工作示范村卫生室1000家,打造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100个;100%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6%以上的村卫生站(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70%

中医药康养目标:到2020年,培育1-2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建成2-3个集养生养老、医疗保健、休闲旅游于一体且在川、渝、陕结合部有一定知名度的康养基地,打造一条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

中医药贸易目标:到2020年,达州中药材交易平台初步打造完成,中药材电子商务全面开展,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初步构建,将达州打造为四川中药材交易集散地。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规范化建设

以提升原料产品质量为核心,扩大中药材绿色种植、生态种植,依托万源、宣汉等主要中药材产区,打造秦巴药都,建立乌梅、杜仲、宣黄连、花萼贝、黄柏等中药材GAP种植(养殖)基地10个以上,培育药用动物养殖场5个。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培育中药材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技术推广队伍,创新种植营销模式,提升现代化种植(养殖)水平,发展区域特色中药材品种,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效益,提升达州中药材在全国的影响力。达川区以乌梅、地榆、百合为重点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并向邻近适宜区域辐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抓好白芷、花椒等药食两用中药材发展,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开江县以银杏、油橄榄为主打品种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宣汉县以木香、川厚朴、杜仲、川黄柏、黄连为主打品种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同时抓好党参、天麻、大力子的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拓展,面积达到5万亩;万源市以桔梗、川木瓜为主打品种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同时抓好杜仲、川黄柏、川厚朴、金银花、茯苓、半夏、天麻的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拓展,面积达到10万亩,并将萼贝、金钗石斛纳为科学研究项目,探索出萼贝、金钗石斛人工驯化种植技术;渠县重点发展白芍、白芷、百合三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通川区规范化种植莪术、白芍、天麻、青蒿等品种,面积达到5万亩。(市农业局、市林业园林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负责,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进中药材种源基地建设

结合资源保护建设道地大宗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重点对重要稀缺、名贵野生原料资源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鉴定、保存及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保护种质和遗传资源,以达州特色药材及市场紧缺药材品种为重点,建立我市中药材良种研究体系,扶持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重点培育2个以上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优质种子种苗专业化经营公司,配套建设大宗中药材良种培育繁育基地2500亩。(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园林局负责)

(三)做强中药饮片企业

重点围绕精致饮片、小包装饮片、贵细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研究开发超微粉颗粒等免煎中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地奥天府药业、天泰药业、天予药业、麦克福瑞药业、琦云药业、山参葛业、聚元中药等中药企业,加大对中药材科研投入,积极引进中药饮片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提高炮制工艺水平,全面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到2020年末,中药饮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家,开发新品种达到20个,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1.1亿元。(市经信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四)培育中药工业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地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麦克福瑞药业、天源油橄榄、大自然药业等企业,对其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妇康口服液、慢肾宁合剂、乳腺增生口服液、碳酸钙泡腾颗粒、酸枣仁合剂、止咳祛痰颗粒、复方金银花颗粒、复方板兰根颗粒等中药制剂和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品种,鼓励企业提升中成药品种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到2020年末,中成药制药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家,中成药二次开发品种达到6个,研发中成药新药达到3个,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3亿元。(市经信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五)加大产业中间产品研发力度

重点围绕中药提取物、中药食品与保健品、中药日化品、中药兽药、生物农药及肥料等相关产品,发展高附加值中药材产品。支持天予药业、大自然药业、秭香苑生物、天源油橄榄、红日农业等企业,以乌梅、川木瓜、毕澄茄、虎杖、姜黄、黄精、粉葛、川佛手为原料,发展白藜芦醇、乌梅浓缩液、乌梅枸橼酸、木瓜素、木瓜酵素、橄榄油、橄榄多酚、莪术油、山苍子油等中药提取物。到2020年末,实现虎杖提取物10吨、乌梅浓缩液5000吨、乌梅枸橼酸30吨、莪术油30吨、橄榄油60吨的生产能力。

支持阿玛宁生物、宜华酒业、川虎食品、利根葛业、银杏实业等企业大力发展保健酒、保健醋、保健茶、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中药食品与保健品;支持天源橄榄油、草苑生物、红日农业等企业,发展橄榄油、崖柏精油等为原料的中药天然精油、化妆品、洗浴品等日用品;支持相关生物科技企业发展中药兽药及添加剂、中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逐步实现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全产业链开发。(市经信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六)加快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商贸基地建设

支持新建秦巴地区中药仓储物流园区,形成专业合作社、制药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产区仓储与产地加工包装基地、销区仓储与交易市场相配套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体系,加强中药材集中仓储配送网络建设,实现中药材从种植、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全流程贯通追溯,保证中药材及产品质量安全。(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物流办负责)

(七)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我市各地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加快中心城区健康养生旅游集散地、健康旅游文化产业带、中医药与传统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成万源龙潭河、开江飞云温泉、宣汉巴山大峡谷等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条健康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在达州市区打造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中医医疗服务、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中医药商业、中医药文化观光等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及产业街(区),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文化,推进中医药文化养生服务基地建设。发挥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优势,促进建设一批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饮食文化、健康体验、休闲养生、科普宣传等内容的中药材养生庄园,重点打造5个以上养生庄园。(市旅游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规划局负责)

(八)完善中医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着力推进通川区中医院康养中心项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等重大养老项目建设。促进中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医养一体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支持企业发展中医康复养老机构。加快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照料服务的中医药参与率。(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九)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全市各中医院的新建、迁(扩)建、升级改造等工程。以市、县(市、区)中医院为龙头,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发展,带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基层中医服务量。完善县级中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广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支持中医名家、名师开设名中医馆,全面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到2020年末,实现中医养生产品、服务成为达州市主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之一。(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将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地要科学谋划,制定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履行相关职责,积极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保障。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统筹协调科技、经信、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扶贫移民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专项资金。市财政设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创投基金,确保每年都有专项基金配套支持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三)强化要素保障。生产要素重点向中医药产业倾斜。用好用活现有土地政策,对入驻园区(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中医药企业或机构供地,按同期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挂牌出让,重大项目的用地可根据投资强度、技术含量、税收贡献等不同,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优惠。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争取更多商业融资,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中医药产业项目建设。扩大直购电、天然气直供政策,鼓励利用富余电量和留存电量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对不能保障集中供热的园区,积极争取充足的用气指标满足中医药企业生产要求。

(四)强化人才队伍。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开展技术合作,投资兴办企业,打造一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鼓励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加速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人才队伍。

(五)强化科技支撑。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牵头,组建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构成的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移,从创新主体缺位向企业主体到位转化,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三大任务,夯实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中药种植基地、中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结成固定的帮扶关系,发挥好专家的技术帮扶作用,促进技术创新联盟,调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推动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上档升级。


 

附表1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重点园区:通川区食品药品加工集中区

重点发展: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新药和中药保健品、医用辅料生产、医药物流、健康服务、医药电子商务。

重点产品: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妇康口服液、慢肾宁合剂、乳腺增生口服液、碳酸钙泡腾颗粒、酸枣仁合剂等中药制剂和产品。止咳祛痰颗粒、复方金银花颗粒、复方板兰根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产品。

重点企业: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州新天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麦克福瑞制药有限公司、四川自强中药有限公司等。

重点项目:天泰药业二期扩能项目、天府药业熊胆眼药水项目、重庆瑞尔嘉健康产业集团试剂检验生产项目、重庆市明波医药肝病中药制剂等项目、民发药业搬迁扩能改造项目、惠药业搬迁扩能改造项目、万盛药业搬迁扩能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