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1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A)

发布日期: 2017-02-11 00:57:22
王小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慢性病管理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据全国慢性病监测和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全国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四川省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省总死亡人数的87.56%。按国家公布的有关慢病患病率估算,达州市有高血压患者约144万人、糖尿病患者约50万人、血脂异常者约14万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1.5万人。慢性病高发态势与膳食摄入不平衡、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恶化等多种因素有关,防控与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一、慢性病防控开展的主要工作

  慢性病防控工作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工作。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管理,落实措施,有效开展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一)规划先行,积极推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慢性病在内的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一直把强化慢性病规范管理作为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把慢性病防控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我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2012年,市卫生局联合15部门制发了《达州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十二五末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目前正在起草《十三五慢性病防治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工作,7个区(市、县)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宣汉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从2015年起连续5年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的筛查干预;大竹县从2009年起开展肿瘤登记随访,并于2015年协助“国家心血管中心”开展了2000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调查;达川区连续多年开展“中国农村癫痫项目监测”,并取得大量的、基础的信息数据。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我市各级财政切实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本地户籍人口基层公共卫生经费从2010年的人均30元增加到2015年的人均40元。基层公共卫生经费的落实,为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切实加强专业机构建设

  我市把完善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事工程,以此大力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达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慢病管理工作中,建立了分工负责机制,疾控机构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并执行辖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二、三级预防,综合评估辖区内慢性病工作和效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开展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规范化管理以及常见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和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医院重点提供慢性病危重急症病人的诊疗,对慢性病信息进行登记报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二、三级预防。

  (四)狠抓重点慢性病的信息管理

  从2009年起,我市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大力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等提供免费健康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均等化服务内容。截止2016年11月,全市已建健康档案数552万余人,建档率99.68%;对其中的55万余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万余例2型糖尿病患者、2万余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了健康服务管理,连续多年获得省卫计委组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优秀市州。今年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了健康管理内容,并分别规范登记管理 1292人和7270人。

  (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地方各部门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健康干预和健康引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关节炎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慢阻肺日以及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慢性病主题日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市电视台通过“健康365”节目专栏传播慢性病防控和各种卫生防病知识,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等充分利用门户网页、宣传厨窗和官方微信等大力传播健康生活行为,积极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据统计,我市已创建示范单位和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64个,已建立无烟单位195个,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872人。开江县、通川区等县(区)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小屋,让群众主动地通过自主检测血压、血糖、体重指数等指标,对健康进行自我管理。

  (六)大力开展慢性病防控相关监测

  一是狠抓全人群死因监测。死因监测是强化慢性病管理的具体措施。近年来,我市通过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人群中的死亡和死因信息,对于慢性病管理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等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强化沟通合作、强化数据分析和强化督导考核等举措,扎实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可靠性,圆满达到国家要求。二是有序推进肿瘤随访登记。肿瘤随方登记是落实慢性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四川省卫计委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转发肿瘤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实施方案》等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全域、全面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基础信息。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慢病病种多、患病人数多、病程周期长且需要反复随访管理,而专业管理人员数量又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另外,部分城乡居民慢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对社区责任医生上门随访等工作的配合程度不高,也影响到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有效、深入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以新医改为契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健康档案软件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来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创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提升重点疾病发现率、管理率和控制率,从而减少发病、降低危害,促进全体居民身心健康。

  一是科学制订《达州市十三五慢性病防治规划》。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的进程中,更加注重规划先行,充分考虑慢性病防控需要,继续加强慢性病防控的体系和机制建设,统筹推进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开展慢病防控知识巡讲,扩大宣传面,促使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全市将逐步推广成熟方案和适宜技术,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的“三减三健”活动。通过招募健康管理员并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组建慢病病人自我管理小组,让培训合格的健康管理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在各地开展健康指导工作,通过入户体检、慢性病主题日宣传、疾病诊疗服务、发放健康宣传单、播放健康知识短片等多种方式,宣传合理膳食、少盐少油少糖,科学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慢病患者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停药和改变药物和剂量,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适度进行身体活动,促使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养成。

  三是继续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医防合作,加大慢性病患者发现力度,规范指导和干预,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是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足额落实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加快特色“健康小屋”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医务人员,免费为居民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脂肪率、心脏功能、血液状态、微循环功能和肺功能等免费自助检测。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计生事业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心!

  联系人:疾控科 刘轻高 2147138 18982877722
  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1月23日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单位: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蜀ICP备18026540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33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