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6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19-09-23 23:42:56

赵明才代表:

       你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稳定我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66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018年,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与2012年人才总量1.7万人相比,净增长0.8万人,增长比例为47%,基本实现了十三五人才发展确定的预期目标。一是人才总量。截至2018年底,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2.5万人(含女性人才1.6万人,占人才总量6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9万人,注册护士1.1万人,药师(士)0.1万人,技师(士)0.1万人,其他0.3万人。二是人才结构。学历结构: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354人,大学本科学历3902人,大专学历10596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0246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595人(其中正高259人),中级职称3566人。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12450人,36455828人,46605398人,60岁以上的1422人。其中,3655岁人才总量10227人,占人才总量的40.75%

       二、关于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均、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

      各县(市、区)通过事业单位公招、达州英才计划引才、三支一扶、贫困县医学专科生引进项目等多种形式引才,加大基层卫生事业单位补员力度。但由于多种原因,乡镇以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卫生专技类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一是我市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提供的事业平台也相对较低,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二是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私立医院数量增多,相比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待遇更高,就业环境更好,离家更近,存在乡镇人才流向私立医院的现象;三是由于受地域以及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医务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才难、留才难,有学历有职称的成熟卫生人才呈现基层往区县、市属公立医院或待遇较好的民营医疗机构流动;四是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职人员老年化现象突出,近年来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部分乡镇每年新招聘人员增加的速度还比不上退休及死亡人员减少的速度;五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农村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如:近年来公招,乡镇卫生院急需的麻醉、口腔、医学影像,儿科、妇产科等专业基本没有人愿意报名参考。下一步,一是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双向流动,激励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落实《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贫困地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相关制度,保证常态化进行,为健康扶贫提供强大卫生人才保障。二是采取多渠道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补员力度。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公招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用好用够现有公招、直接考核招聘、引进紧缺人才、千名硕博进达州等招聘政策,加强招考力度,提高每年公招次数,降低招考设定条件,放宽专业和学历限制,优化岗位结构。2018年通过公开招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595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人才引进政策不够灵活、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一是建立了人才引进政策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达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了《达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达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实施方案》,联合出台了《达州市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进一步落实了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目前以通过政府搭桥,承接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引才引智和留才用才的政策措施。全市卫生计生人才队伍中拥有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93余人,高级职称专家1600余人。2018年市直属卫生计生系统自主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02人。联合市人才办、市人社局,面向全国公开引进医学类急需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85名,赴省外开展人才引进活动1次。二是突出重点学科平台建设。发挥重点学科吸引作用,坚持三结合(即高层次人才与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科研创新与实用相结合,积极培养与重点引进相结合)、突出三重(即重点专科、重点项目、重点岗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使人才和技术水平与医院发展水平相适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帮助市中心医院加强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建设,帮助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外科、普外科两个重点学科建设。截至目前,全系统培育有省级医学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科15个。三是加大人才建设投入。按照卫生投入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的总体思路,各医疗卫生机构将业务总收入的3–5%用于人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各单位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训,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知名医院协作,定期为我市医疗机构提供定向培养、专业进修、继续教育和短期观摩学习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同时,还不定期地组织选送卫生计生管理干部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医院管理MBA培训,广泛集聚各类尖端人才。四是出台优秀人才岗位激励措施。根据《达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实施方案》,对引进人才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金,坚持每年发放优秀人才岗位激励奖等。如:达州市中心医院出台了对正高专业技术职务学术带头人、出站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提供不低于100平米的住房居住,工作满10年后提供该房产权的优惠条件;引进的硕士毕业生,提供集体周转住房免费居住4年的优待条件。市中西结合医院给予博士25万、硕士3万的安家费,博士7200/年、硕士6000/年的生活补贴费;博士9600/年、硕士1200/年的岗位激励费。五是建立科研绿色通道。借助省、市重点学科等创新平台,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项目时,优先提供开展科研的启动资金、人力和设备等必备条件;对获科技成果奖的,给予不同级别对应的奖励。其中,达州市中西医结合院最高奖额高达50万元。近三年全系统获四川省医学科学进步奖三等奖3项,市政府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六是提升人才政治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职称评聘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市中心医院孙仁波提前一年晋升主任医师;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引进人才,优先推荐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评选。目前,全系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突贡专家22人,省名老中医10人、市名中医30人。同时,根据岗位需要,积极遴选推荐适宜人才到领导岗位上。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730

  (联系人:人教科  文祖学  联系电话:0818—210607518982818889



主办单位: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蜀ICP备18026540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33
川公网安备511702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