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 振奋精神 奋力拼搏
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程
当前,备受国际国内关注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走入实实在在的深水区。医改实施近2年来,其总体态势是:国家重视,信心坚定;社会关注,期望值高;推进有力,成效初显;矛盾突出,困难不少;阻力巨大,挑战严峻。
下面,我就围绕这些特点,从四个不同方面,分析医改的宏观形势和未来任务。
第一、国家的重视成为新医改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从国家政策层面和领导重视程度来看,中央政府强力推进医改,是不争的事实。从2009年3月,中央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先后有下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常务会议,重点研究医改。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就医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由此可以看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作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和重要任务之一!单就这一点,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从国家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来看,医改一开始,中央政府就决定,在3年之内拿出8500亿,保障医改的成功推进。事实证明:在医改的2年中,国家把医改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其决策的科学性、其投入的稳定性、其措施的可行性等,都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在医疗保障方面,重点突出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等为基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突出了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坚持以卫生民生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障国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方面,坚持以保障基本医疗为基础,逐步规范基本药物的供应与使用,在基层启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正在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的规范供应与使用,并由政府提供运行经费的保障。最近,国家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推进该制度的建设。
凡此种种,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信心,正逐步转化为全民的信心,激励着全民参与医改,掀起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高潮!
第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期望成为医改的强大动力
不可否认,在以经济建设为绝对中心的时代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喊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曾经是一句冠冕堂皇之词,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社会意义和指导价值。那么,现在新医改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功能与作用、目标与价值的崭新定位。为什么要这样看?
其一、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讳言,保障民生就是保障人权,就是保障社会和谐,就是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保障我们的社会始终充满昂扬向上、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对此,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并予以强力支持!
其二、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不可违背的社会发展规律。不可否认,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医疗卫生事业面临许多的发展约束,主要是政府保障不足,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过重,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负担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一人得病,全家受累”的现象较多,社会人群普遍期望建立起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个人和家庭都可以负担的、充分彰显社会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现在的医改,正逐步把这种社会期望变成现实,它已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赋予了极大的社会预期!
其三、努力提升医疗卫生的综合保障和服务能力备受关注。无论如何,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全社会人群服务,这是根本。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总的来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不足是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第一问题。建设房屋,美化环境,更新设备,培养人才,健全机制,方便群众,依然是卫生系统未来发展中首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满意度不是很高,他们渴望建立更加规范的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高效服务,是对卫生事业的极大鞭策和鼓励,它同样是一种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新医改已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医改实施近2年,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成效。
一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2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改政策,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配套出台了很多医改政策,这些政策,形成了新的医药卫生政策体系,成为新医改快速推进的基本保障。
二是“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的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强化。从中央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都树立了“推进卫生改革,保障健康权益”的新意识。所有人,都非常关注、关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都期望新医改取得成功,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支持改革、推进发展、人人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一笔无形的社会资产,它提升了医疗卫生重要性的社会认同度。
三是通过大规模的卫生基础建设,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了房屋建设,设备建设、人才建设正在广泛而扎实地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系统规划中实施基础建设。公共卫生机构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功能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目前,县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市的达县、宣汉、渠县人民医院和大竹县、达县中医院在建设中,即将开始建设的还有开江县、通川区人民医院和万源市中医院,规划建设的有宣汉县、渠县、通川区等中医院。在这个建设周期,我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都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发展。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全覆盖。到2010年,我市新农合覆盖达100%,参与率超过97%,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受益程度越来越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迅速,覆盖率达到 %,参与率达到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水平不断提高,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医疗救助面进一步扩展,受益人员不断增加。
五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保障了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扩大免疫规划落实较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纳入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等政策逐步落实;即将启动“母婴传播艾滋病阻断”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建立;重性精神病、职业病、老年慢性病等的治疗和管理更加规范;农村改水改厕继续推进。如此等等,无不展示出公共卫生服务的广泛普及和受益人数的大幅增加。
六是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迈开步伐。今年,我市在通川区、大竹县、开江县、宣汉县等4个县(区)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近60%。明年,所有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人民群众将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全力打好医改攻坚战
当前,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认为压力巨大。我经过调研,充分掌握到大家关心的不外乎三个问题: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特别是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导致收入下降进而影响职工待遇或正常运行。二是大家担心政府投入难以足额到位。三是何时执行绩效工资和执行的效果。
这三个困扰大家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认识?
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是不可动摇、不容置疑的刚性政策!
第二、关于政府财政投入的问题,不是你们要担心的问题,这是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的问题,也不需要你们过多操心。中央和省上的政策已经明确,这次培训班上,还安排了专题讲解。一句话,绩效工资对你们来说是好事、是福音!
无论你们怎么认识新医改,我必须强调的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你们的主要任务是:服从改革发展大局,按照政策规定做好份内工作。我认为,其落脚点就是要明确“三大责任”,强化“三种意识”。
首先,要担负好“三大责任”
突出发展。卫生事业的第一任务是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新一轮医改的立足点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地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适应发展的、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要通过不断推进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理顺卫生改革发展的内外关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维护稳定。稳定,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步的前提。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面临维护稳定的巨大压力。一是卫生改革的深化,必将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可能引发一些矛盾,特别是可能触及一些干部职工的既得利益。这些人,可能会衍生一些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增添一些麻烦,生出一些事端。二是医疗卫生作为服务窗口,容易成为矛盾的易发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医患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社会矛盾留下的隐患。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一定要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维稳工作思想,做好单位职工的教育、疏导工作,实现守土有责,保障一方平安。
促进民生。近年来,国家非常关心民生建设,并作为领导干部任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保障和促进民生,是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要职责。严格意义上讲,医疗卫生系统的所有工作都是属于社会大民生建设的内容。大家要实施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项目,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同时,要树立好“三种意识”
主人意识。我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一些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一些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一些观望思想,旁观心态,甚至消极情绪。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后,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表现悲观,错误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甚至要垮掉。究其根本是什么?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医改的宏观政策。这种思潮不能任其泛滥!不论新医改的立足点是什么,医疗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都是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主力军!这是不能含糊的!要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深入开展形势教育,让所有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卫生系统广大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家没有理由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全局意识。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既要讲党性、讲原则,又要讲大局、讲全局,这就是讲政治!在改革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大家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一定要树立攻坚克难、不胜不休的思想观念。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表面上看,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收入下降了,但实际上,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投入确是大幅增长。基础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等,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不再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拿出微薄的业务收入来完成。特别是,基层卫生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工资,都将逐步过渡到主要依靠政府负担。这些道理,要给单位职工讲深、讲透,让他们真正“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锅里多了,碗里才会慢慢多起来”的道理。
机遇意识。当前,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些机遇是千载难逢的,但也是稍纵即逝的。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你们要重点思考事业发展的问题。要在改革中把握好这些机遇,如:制定好发展规划,建立好、完善好运行机制,提升好服务质量。至于一些宏观的政策,你们不必太着急,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会主动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