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和 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 2021-06-02 12:07:01

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和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预安排的函》要求,我委认真梳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按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在中央、省上支持下,我市不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力度,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稳步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改善,十三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45岁,较2015年提高1.42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8‰、4.53‰,分别较2015年下降了61%3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达到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截至202010月底,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83张、执业(助理)医师1.9人、注册护士2.33人,分别较2015年增长2.52张、0.34人、0.81人。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先后与四川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华西二医院、省骨科医院签订深化合作办医协议,与奥美德集团签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项目合作协议,引进建设华西达州医院,鼓励支持市中心医院与四川文理学院合办医学院、宣汉县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深入合作、达州妇女儿童医院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合作共建“达州市儿童青少年眼保健中心”。推动县办综合医院升级达标,4个百万人口县(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3个县(市、区)办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至2018年两年期间7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国家命名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9年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十三五”期间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为社区医院。社会办医加快发展,2020年规划编制床位数8534张,全市有民营医院123家,其中医疗业务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达到16家。

(三)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完善,全市有疾控中心8家,创建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以及免疫规划等国家级、省级示范区10个,建成2家艾滋病确证、2家病毒载量、3家流式细胞检测、31家筛查实验室和300个检测点,建成结核病耐多药实验室和流感网络实验室各1家、结核病痰培养实验室7家,建成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卫生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4家,建成并投入使用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332个。加强传染病监测管理,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2年低于全省平均值。创新艾滋病防治随访管理监测干预双下沉工作,形成一体化联动、一条链管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疫情报告数据从2015年全省第3位下降到2020年第11位。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全市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均超过99%。基本消除或控制重点地方病危害,初步建立起慢性病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强化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增加到14项,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98.54%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大竹县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市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1个、省级卫生乡镇185个、省级卫生村1379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98%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功防范和应对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

(四)健康服务模式实现转变。全市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全市26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更加紧密,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6.36%,与2014年启动分级诊疗时比较,县级医疗机构门(急)诊疗量增长5.8%,出院人数增长35.78%,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疗量提高2.14%,出院人数增长35.2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目前全市组建2488个家庭医生团队,与65.16%常住居民签订服务协议,较2015年增加30.27%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3三级医院均设置老年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达到50%

(五)适度生育水平得到保持。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出生第二孩110130人。“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3出生人口性别比已控制在107以内。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个县(市、区)全覆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推进。市、县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全面实现资源整合。

(六)健康扶贫攻坚实现目标。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目标任务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生存质量,防止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五年来,持续开展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全市健康扶贫实现6100%,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00%、在家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100%、村级卫生室空白点消除率100%。通过十免四补助等便民惠民措施,补助贫困人口445万人次,补助金额3.04亿元,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99%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七)保障支撑能力全面加强。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卫生计生十项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健康达州2030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了《达州市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印发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医养结合、社会办医、医联体建设发展等单项政策文件10,明确提出了我市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全省医疗副中心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基本建成卫生健康专网,覆盖市县乡三级3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集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形成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共享的格局;建成达州市电子健康卡卡管平台,全市2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实现院内就诊一卡通;建成医疗三监管平台,及时对全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实现线上监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培训上下功夫,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措施,盘活存量;在激励政策上下功夫,通过英才计划”“柔性引才等措施,做大增量;在机制上下功夫,奖励取得科研成果的医务人员,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卫生和计生人员从201533814人增加到41070人,增长21.46%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硕博人才由20151096190人增加到1930452人,增长76.09%137.89%。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6年以来申报十三五健康扶贫建设工程、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工程储备项目148个;四年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41个,总投资13.4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5.92亿元,新增业务用房36万平方米,可新增床位4000余张;建成投运项目(含十二五续建)县级以上项目18个。

二、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疫情防控为中心,以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为目标,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及时选派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20名,13人在援鄂期间递交入党志愿书,火线入党20名;优先从党员中抽调105人参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全市769名党员在疫情防控中递交请战书建立临时党支部1147名医护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1409人上缴特殊党费14万元。二是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机关1个支部创建为示范支部,离退休支部表彰为先进支部。三是持续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公立医院党建任务清单,落实公立医院党的组织、制度、机构、人才和经费保障;筹建民营医疗机构综合党委,划转民营医院党组织10个,实现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四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建立对外公开信息发布审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63家医院点位建设;加强网络维护、疫情防控、医院党建、防毒防艾、扫黑除恶等宣传,加大意识形态和宣传经费投入。五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系统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召开廉政谈话会议和卫生健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六是持续深化正风肃纪,针对省委巡察达州反馈问题,及时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议整改方案、研究整治措施,及时印发责任清单,强力推动问题整治到边到底,目前省委巡察组反馈涉及卫生健康工作的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印发《委机关廉政风险防控职权监控目录》,摸排出84个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300余条。七是健全管理制度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后赋予职能职责,及时修订《严格依法行政规定》等47部委机关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物资和达州市妇计中心内部审计。

(二)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强化疫情分析研判,组织流行病学动态分析专家组多次就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政策措施、当前重点等科学研判。二是加强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疾控机构确认审核制度,防止疫情缓报、漏报、瞒报和谎报。三是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全市可开展核酸检测机构18家,投入仪器27台,每日可开展单样检测最大数量为1.4/天,单日混检最大数量为14/天;通过引进第三方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单日单检达10万人份每天,能实现57天完成达州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实验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培训、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和卫生员大培训,全年培训检验人员1154人次、基层公卫人员3256人次、其他人员2804人次,培训卫生员13588人次。四是强化核酸检测力度,截至1127日全市累计检测350734人份标本。五是强化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划定疫点范围,做好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同时,严格按照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确定人员名单,24小时内完成全员追踪,落实及时转送、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等措施。六是规范诊疗程序,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规范设置发热门诊15个;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完成全市4505家医疗机构常规门诊和住院治疗流程再造;严格落实病人交接与转运制度,顺利完成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转运患者105人次。七是改善医疗设施,挖掘定点医院床位潜能,通过改造扩容,全市定点医院收治床位增加90张,总数达362张;完善定点医院救治设施设备,改建负压病房20间,采购负压救护车12辆、呼吸机10台、ECMO系统1台、床旁血液净化机9台,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18家;强化后备定点医院建设,市本级征用后备定点医院1家,县级征用后备医院11家,储备医疗救治床位1000张。八是实施精准施治,严格落实四集中一远程原则,市中心医院集中收治确诊病人37例,5例普通型确诊病例由县级定点医院收治,95例疑似病例全部集中收治在县级定点医院;开展市级专家会诊163人次,邀请华西专家5G会诊5次,省人民医院专家现场会诊3次;强化孕产妇、儿童、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重型、危重型五类重点确诊患者救治,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全力提高治愈率。发挥中医药优势,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坚持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后期康复三阶段中医药全程参与;熬制中医药大锅汤,制作中药预防香囊、薰蒸包等,免费发放就诊患者、一线工作人员、部分群众等;安排中医专家分片负责、驻点负责定点医院,落实每周至少两次会诊或根据病情转归及时会诊机制,指导康复期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手段开展康复训练,实行康复患者出院带中药和中医师随访。九是加强院感防控,定点医院以一级科室为核心,构建责任院领导、责任部门、院感防控网格化管理责任组三级管理体系,以医院院感专职人员为督察专员,对医院各院感防控网格进行巡查,建立院感检查整改工作台账,及时督促整改,实现院感防控全院动员、全员参与;抽调市、县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对定点医院院感防控工作进行驻点监督,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巡回监督,确保院感防控落细落实。十是全力抓好应急物资储备,通过多种方式紧急采购防护服、隔离衣、体温枪、口罩等防护物资,漂白粉、泡腾片、酒精、过氧乙酸等消杀物资核酸、抗体检测等检测试剂,截至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储备满负荷运转30天的储备量,同时委托达州市天泰药业等公司完成7784万元物资储备十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应急演练,319日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桌面推演,1111日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实战演练,举办疫情防控相关培训班4次、受训达500人次。圆满完成援鄂任务,抽调20名医护人员组建达州援鄂医疗队,213日进驻武汉协和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320日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安全撤离。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印发《达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等文件。二是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组织辖区内参加2019年度绩效考核的6家三级公立医院和2家二级公立医院完成了2019年度及2020年度1—8月的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填报工作。三是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印发《达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达州市规范医联体建设方案(试行)》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内医共体16个、专科联盟7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26个,逐步形成一体化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四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立医院制定医院章程比例98.59%,其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100%,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制定医院章程比例100%,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制定医院章程比例66.67%

(四)优质医疗资源大幅引进。一是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品牌、管理团队和技术力量,在主城区新建华西达州医院(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打造川渝陕结合部疑难重症救治中心,1123日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西达州医院)已正式开工,目前项目公司已组建(达州康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预计今年完成投资1.2亿元。二是引进奥美德国际医疗品牌,新建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打造集诊断、检查、治疗、康复、康养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市政府与奥美德集团、中信正业成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项目投资协议》,827日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审定调整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项目用地出让方式及补助方式,投资方正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洽谈项目融资,预计明年开工建设。三是华西达州妇女儿童医院今年1月正式运营,11月完成了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重点发展妇幼专科特色,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产科、儿科、妇科等学科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妇幼医疗保健服务中心。四是积极与省骨科医院对接,引入省骨科医院医疗资源落户达州高新区,总投资5亿元,修建一所拥有400张床位以上的三甲专科医院,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五)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履行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轮值市职能职责,2成功承办2020年川东北经济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协同建设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积极向上争取国省重大事项,共同推进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医院、市中心医院病毒核酸检测、市疾控中心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升。

(六)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全面启动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医疗服务优质化为主题的双推进活动,努力构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制度,实现疫情防控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双巩固、双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发热门诊15家,完成诊疗流程再造4505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非急诊患者全部预约诊疗,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二是强化医疗质控工作,新建市级质控中心5个(胸外科、老年科、放射、烧伤、泌尿外科),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市级质控中心43个、县级质控组织131个,市级医疗质控专家577名、县级质控专家1426名。三是推动医院创等达标工作,印发《达州市等级医院创建实施计划》,完成宣汉县和大竹县人民医院省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三甲综合医院现场评审工作万源市精神病医院二甲专科医院评审工作、5家二级乙等医院(含专科)现场评审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委选派医院评审专家100余人次,先后指导12家医疗机构创等达标。四是持续提升血液安全供应水平,全年血液采集39000余人,采血量13.1吨,千人口献血率6.9‰,固定献血者比例37%五是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强化药师队伍建设,完善药学服务规范。六是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制定公立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工作方案,严格医疗费用动态监测和监督检查,全市医疗费用控制三个主要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值。七是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20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66家、推荐标准6家,实现零突破。

(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增强。一是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扎实开展疫情形势分析、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19149例,报告发病率159.95/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25.3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二是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控,组织实施全市“12.1”世界艾滋病日现场宣传活动,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从2015年的全省各市(州)第3位下降至第11位。三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发病率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四是做好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开展市县两级《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完成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中的终期评估,我市地方病持续保持消除状态。五是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六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全年累计完成一类疫苗89.81万支,建成覆盖辖区的市县乡三级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和疫苗冷链系统,完成全市875所小学、1018所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工作。七是做好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完成城市、农村水质监测采集检测水样188件、1252件,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9.30%100.97%;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监测工作,监测覆盖农村学校41316个监测点在校学生13538人;完成26所学校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调查人数7705人。八是做好尘肺病防治攻坚工作,成立达州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联合11个部门出台《达州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粉尘专项治理行动、助力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行动、推进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推进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五大行动,检查用人单位704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500余份,罚款53.3万元。九是做好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场所、疾控机构、公共场所、学校、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相关单位疫情防控卫生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检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定点医院)80余户次,检查医疗卫生机构600余户次,检查重点公共场所1200余户次,检查厂矿企业200余家次,检查学校300余家次。

(八)健康服务业和社会办医有效发展。一是加快构建达州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配合市政协完成医养事业发展调研,起草《达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二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5 5”现代服务业体系、“6 3”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大发展。三是加快推动社会办医企业创等达标,鼓励现有社会办医做大规模、提升质量,南方医院被四川省和达州市评为全省(市)优秀服务业企业,开江复康医院被达州市评为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四是完成全市营利性社会办医企业达标未入统排查清理,全市123家民营医疗机构已升规入统74家。

(九)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扎实有效。一是稳步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大力宣传倡导科学、健康、依法、负责任的婚育观念,扎实推进生育服务登记工作,2020年全市进行生育服务登记35278人,其中拟生120183人,拟生215095人。二是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11月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三级乙等省级现场评审,12月大竹县和渠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二级甲等省级现场复审。三是抓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完成4例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县、市级专家评审。四是深入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自愿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向城乡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8730人次,婚前医学检查15626对。五是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废证率0.4%六是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完成3名申请再生育病残儿医学鉴定对象市级鉴定。七是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制定《达州市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年)》、《达州市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八是推动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编印《达州市百岁寿星画册》,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第11个敬老月活动和敬老模范县创建工作,我市大竹县、宣汉县成功创建为敬老模范县。

(十)健康扶贫和民生实事全面落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不摘”(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政策保证了今年6763名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同时,68.78万名贫困患者代缴了参保费用;通过十免四补助共补助125.64万人,补助金额12412.35万元;通过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作用,累计救助1.35万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9.01%;贫困人口区域内救治率为99%二是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家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三是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全市828个计划退出村卫生室和305个乡镇卫生院均通过贫困退出验收,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100%,有力保障了今年6763人计划退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顺利脱贫。四是严格执行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全市奖励扶助对象112951人,奖励扶助金标准为960/人年,发放资金10843万元;特别扶助11567人,2020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由2018年的600元、760元提高到680元、860元,特别扶助金(其他)标准保持200元、400元、600元不变,全市发放特别扶助金7369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人数为41457户,奖励金标准为120/户年,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497万元。五是持续开展便民政务服务,全年受理行政审批事项750件、办结750件,现场办结率100%、按时办结率100%

(十一)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市中心医院住院部改扩建二期项目设计方案目前已通过市规审定,4栋居民楼拆迁进行了评估公示,目前职工楼4栋共18060%已签订合同,预计2021210日开工。二是市中心医医院西区分院扩建项目概念设计方案通过市规委会,已向市政府请示20亩划拨用地出让价格,待市政府审定后办理划拨手续和用地红线,20217月前完成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待达钢搬迁后启动建设。三是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项目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目前,已完成预算编制,设计单位正在核对工程量清单,力争20211月底施工单位进场。

(十二)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一是积极拓展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面,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级平台达90%二是持续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95%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85%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70%建立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三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成功申报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成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全年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分时段预约诊疗开展率65%、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开展率61%、移动支付90%、检查检验结果主动推送50%、移动支付90%四是全面启用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电子健康卡54万余张,电子健康卡总使用量136万余人次,日均注册电子健康卡约3300余张。

(十三)宣传与健康促进工作扎实有效。一是规范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全年通过微信微博发布各类信息446条,回应社会关切245条,处置各类舆情28件,无超期办结案件、无重大舆情事件发生。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与达州日报社联合开展“5.12”国际护士节六个一宣传活动、第二届大美医者、大爱医院评选宣传活动,评选大美医者”43名、医院”10家,成功举办“8.19”医师节暨达州市第二届大美医者、大爱医院颁奖晚会。三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扎实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8%

(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是精心制定两张创卫攻坚清单。制定《2020年达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计划》,对今年28项创建硬任务和138项攻坚任务进行分解,确保责任明确。二是制订爱卫创卫法规。市政府修订印发《达州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71日已正式实施。市政府印发《达州市中心城区公厕运行管理整治工作方案》,计划集中利用5个月的时间,开展中心城区公厕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加大创卫宣传力度。在卫健系统各单位门户网站上设立创卫专栏,及时推送创卫工作动态及创卫相关文件。编印创卫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等2万余份,投入10余万元在中心城区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卫目的意义,提高创卫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度,大力营造浓厚的全民创卫、全民共享的社会氛围。四是开展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工作。在中心城区组织开展了为期20天的健康素养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经省上专家分析评估,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3.8%,达到国家要求的西部居民健康素养达16%的要求。市统计局再次组织开展群众对城区卫生状况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0份,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为90.16%,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五是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市卫健委与四川巨伦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框架协议》,委托该公司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咨询服务等项目,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全市统一开展环境卫生消杀和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在中心城区开展病媒生物强化防制。六是严格开展达标点位验收。按照《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地考察第一场所达标验收的通知》精神,市创卫办组织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地考察第一批41208个场所,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一进行了验收。通过实地考核,城区金龙大道等180个点位达到标准要求,达标率为90.9%。经市四城同创办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签批后,四城同创办印了验收情况通报。七是学习借鉴创建经验。组织通川区、达川区、高新区及市创卫办人员参加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培训,提高创建水平和能力。市、区创卫办一行到大竹县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更好地为下一步创卫工作提供学习和借鉴。八是全面开展五类八小整治工作。聚焦攻坚目标,补齐创卫短板,今年投入专项经费,开展了五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升级改造和整治100多条城市道路和人行道、改造43个老旧居民小区、新建改建40座公厕和35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21个农贸市场,对4443余家食品三小1068家公共场所五小行业进行整治,建立清单制责任制激励制方式推进创卫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应急体系基础薄弱。卫生应急工作量大面宽,到目前为止,基层大部分从事卫生应急工作的人员是兼职人员,部分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卫生应急工作机构仍不健全。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全市卫生应急专业人员数量和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调度体系。

二是疾病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装备老化、紧缺,与国家基本标准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县两级疾控系统设备装备的投入,以适应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同时,疾控体系能力建设需加强,以便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三是妇幼能力不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尤其短缺,学科专科建设和服务能力总体仍较落后。妇幼保健机构整体发展滞后。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相对不足,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救治能力有待提高。

四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虽然市编办对基层医疗机构按标准下达了机构人员编制数,但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基层实际工作条件,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编无人的现象比较突出。

五是三医联动改革和政策机制衔接不够。受现行人事、薪酬、干部管理等政策限制,推进公立医院编制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还需探索完善。取消药品加成后,财政补助20%全部由本级财政负担,地方财政压力较大;7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尚未完全调整到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四、十四五发展思路

在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着力补齐卫生健康短板,客观分析十四五面临形势,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大服务、大共享发展理念,高起点谋划补短板。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总体要求,大力实施“3 16 N”发展战略,即补齐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三大体系短板不足,紧紧围绕基础建设、能力建设、疫情防控等16项工作措施,通过“N”个卫生健康体系建设项目,构建起医防深度融合、协调高效、平战适用的整合型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一)补齐疾病防控能力短板,建设现代化疾控体系。一是加强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通过推进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项目等8个项目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改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到2022年,我市百万人口县疾控中心达到三乙及以上标准,50万以上人口县疾控中心达到二甲标准。二是加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通过达州市疾控中心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项目等9个项目建设,提升达州疾控体系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大疾控系统财政投入,逐步添置和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达州市疾控中心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市疾控中心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2020年底,全市各疾控中心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2021年全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单日单检5127/、单日混检5万份/2022单日单检6190/、单日混检6万份/天。三是推进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原则,防止重点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突出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加大性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示范区建设。2022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身知情、知情的感染者获得治疗以及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三个指标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做好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以及疟疾等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消除疟疾、麻风病等危害。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肺结核重点人群、可疑者的免费筛查,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到2022年,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8/10万以下。四是提升流行病学调查水平。固化新冠疫情期间成立的流行病学调查领导小组,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各县(市、区)抽调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医师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执业医师组建相对固定的辖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百万人口县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不少于200人,50万以上人口县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不少于100人,到2022年全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总数达1000人以上;固化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平时在本单位工作,战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市级组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指导组,平时定期对各地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专题培训,战时对各地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指导。五是强化医学观察预防措施。增加隔离留观床位总数,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具备条件的其他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按照不少于20张隔离留观床位的标准,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门诊,到2022年全市标准隔离留观床位达2000张以上。规划建设集中医学观察点,遴选离城区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按照集中医学观察中心建设标准,新建或改扩建综合业务楼,平时作为医院业务用房,战时作为集中医学观察点,通川区、达川区规划建设集中医学观察点床位总数达800张,宣汉、大竹、渠县规划建设集中医学观察点床位总数达500张,开江、万源规划建设集中医学观察点床位总数达300张。到2022年,全市集中医学观察床位总数达3000张以上。六是规范免疫接种管理。指导基层建设规范化免疫接种门诊,全市中心卫生院建成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到2022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5%,使传染病通过疫苗接种得到有效控制。加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不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到2022年,全市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4.8%以下,保持全市无脊灰状态,继续推进消除麻疹进程。七是提升卫生综合监管水平。完善市、县、乡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按照国家卫生监督标准化建设规范,加强监督机构人员、装备保障机制建设,推行监督员、监管对象分级管理新模式,运用现代信息和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卫监、科技卫监。创新执法监督机制,优化执法环境,加大守护健康宣传力度,建立综合协作关系,提高执法效能。

(二)补齐医疗救治短板,全面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一是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以传染病院能力建设、传染隔离病区建设、负压病房建设等为建设重点,加强达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医院能力提升等9个项目建设,市本级以达州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建设传染病医院(院区),设置病床100张以上负压病房10间以上,作为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主体力量。各地以县(市、区)人民医院为依托,规范建设传染病独立院区或传染病科室,设置床位60张以上、负压病房5间以上,作为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坚力量。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升级,建设符合传染病收治条件病区,设置床位20张以上,作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医疗救治补充力量。到2022年,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收治床位总数达500张以上,后备收治床位达500张以上,负压病房总数达50间。二是加强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按照适应城镇化、适度超前规划布局的原则,以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业务用房建设为建设重点,明确达州市中心医院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项目等17个重点推进项目,建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改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提高综合医院核酸检测能力,提高传染病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和诊治水平,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改善医院诊疗环境。2022年,全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20家以上,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达5万份/天,负压救护车总数达20辆以上。三是推进医疗救治多体系综合发展。通过推动市妇女儿童医院第二业务大楼等8个建设项目,提升妇幼保健系统综合医疗救治能力,2022年,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成为达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定点救治医院。通过市民康医院医疗综合业务楼项目等5个项目建设,强化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综合救治能力,将市民康医院建设为达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精神疾病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四是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项目等13个中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市县两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上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鼓励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积极创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加快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研究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五是提升采血供血质量水平。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不断扩大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创新无偿献血服务模式,充分保障临床用血需求,促进自愿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无偿献血应急保障机制,组建一支5000人规模的无偿献血应急保障队伍(市本级1000人,各县(市、区)各500人),提高应急献血能力以应对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战时血液储备和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三)补卫生应急管理短板,完善卫生应急调度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达州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建立达州市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细化事件分级标准,按照事件不同级别和规模,完善监测、预警、报告、救治等应对处置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社会面管控措施方案,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和储备。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二是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防控预警体系。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完善发热、肠道门诊等监测哨点诊所、哨点医院布局,优化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和事件监测系统,推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坚持底线思维,完善预警制度,明确预警程序、等级和方式。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形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早期预警制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相关场所、人员、行为、物流等应用场景特征分析和疫情追踪,及时监测预警高危地区、高危区域和高危人群,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高效性。构建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加强生物样本安全管理。2022年全市哨点诊所达303家,哨点医院达18家,达州公共卫生监测防控预警体系初步建成。三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市中心医院航空临时起降点等2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达州空中救援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达州医疗急救5G体系,实施“5G 救护车等措施,实现医疗救治院前院内无缝联动,提升全市急诊急救水平。进一步强化120网络医院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急诊急救体系,将新增“120”网络医院及各院前急救站及时纳入调度平台,进一步完善调度网络,强化市“120”指挥平台统一调度,形成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各网络医院共同参与的公平透明的调度新模式,提升院外急救反应能力。完善以市120指挥中心为龙头、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为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诊急救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治体系,提升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四是强化卫生应急防护物资储备。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储备、总量适度、动态更新、统一调用的卫生应急防护物资储备原则,市、县疾控中心设置卫生应急消杀物资和个人防护用品储备库,实物储备;市、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一家单位为市、县卫生应急医疗救治药品、器械设备储备单位,其他医疗卫生单位要有计划地储备针对性药品、医疗器械、消杀用品和个人防护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品种控制、总量适度的动态储备。在保证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质量的前提下,承担储备任务的单位要根据具体品种的有效期及质量要求,按计划对储备物资进行轮换、更新和补充,确保应急所需。达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救治医院,除储备医用防护物资外,还要加强应急救治物资储备,保障全市医疗救治设备需求。

同时,我委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廉洁勤政,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坚定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依法行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决纠治庸懒散行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增强行政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和手续,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五、2021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二是持续加强公立医院党建,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三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持续抓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书记述职、党费管理等日常党建工作落实。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强形势研判,管好阵地,建好队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五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廉政教育,健全内审制度,构建全覆盖监督制度体系。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把牢外防输入监测预警关口,落实四早要求。二是落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不断巩固拓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局面,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三是聚焦关键环节,抓紧抓实防控重点工作。四是不断完善防控指挥体系,确保启动迅速、处置高效。

)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公立医院明确功能定位,推动三转变”“三提高落地落实。二是强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转诊机制,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落实,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启动县域医共体创建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保障管理改革。四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宣汉县、大竹县人民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扩大医院章程试点范围。五是持续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试点工作。

)持续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全力争创全省医疗副中心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二是依托三医监管平台,加强医疗检查和医学检验管理,强化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遏制过度检查。三是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做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和国家医保谈判准入药品临床使用工作。四是强化质控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质控中心和专家的动态考核。五是加强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和用血费用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六是落实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市中西结合医院国家级中医类别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建设。七是持续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强化11家试点机构服务能力、硬件软件达标建设。八是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成立达州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领导小组,完善综合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医疗三监管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推动市、县分级监管与医疗机构自主监管;健全执法 ”工作机制,推进执法专家执法质控执法信息化执法信用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互联网监管

)持续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强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和疫情监控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快速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力争全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继续保持在全省低位水平。三是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强化综合干预能力,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有效降低传播感染危险。四是贯彻落实健康四川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要求,推进职业病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矿山、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力度,持续做好职业性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加强职业放射卫生监督,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五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从物资人员配置、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理顺体制机制;举办应急管理培训,全面提升卫生系统应急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一是切实提高人口监测工作质量,完善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机制;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创新发展家庭照护、托幼一体、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模式,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二是严守母婴安全工作底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三是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重救治的区域内会诊转诊、死亡评审、死亡个案报告等工作的质量控制及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妇幼工作能力

)持续抓好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一是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启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提升行动,力争到2021年底线上便民服务开展率达90%以上。二是加大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探索电子健康卡储蓄缴费功能,逐步引导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三是强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建立完善达州市互联网医院综合平台,启动电子处方在线审核流转试点工作。四是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参加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扎实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五是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推进全市医疗卫生行业关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预案,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持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深化达州英才计划引才行动,根据我市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基本信息、专业领域、科研方向和主要业绩等现状,注重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康复治疗等方面引进人才。二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激励政策,在安家补助、岗位补贴、住房保障等方面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提高人才引进吸引力。三是加强人才培育、使用和奖励等工作,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将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

)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和抓好民生实事落实。一是继续严格按照上级相关精神,落实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政策要求,继续实施健康扶贫相关政策,保持健康扶贫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助力脱贫奔康。二是持续做好计划生育民生实事,做到应奖尽奖、应扶尽扶、不错不漏,让符合政策的对象户切实享受到国家计生奖励扶助资金。三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积极探索全方位扶助新模式,优化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切实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

)持续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一是按照新的创建周期,制定我市2021-2023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二是2021年上半年完成向省爱卫会申报,接受省级调研评审,通过后省上向国家推荐上报,将我市纳入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计划。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一步加大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绿化等11一票否决指标在今年底前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为2021年正式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形成创建合力,建立创卫指挥部工作例会和现场督办机制,定期召开创卫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卫指挥部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创卫重大和难点问题。 



主办单位: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蜀ICP备18026540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33
川公网安备511702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