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达州市委: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第128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改进组织框架,健全救治体系”的建议
为提高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达州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攻坚计划(2021—2022年)》(达市府办函〔2021〕72号)(以下简称《攻坚计划》),从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三个方面对全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
(一)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一是组建了以严卫东市长为组长,丁应虎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通过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二是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监测、预警、报告、救治等应对处置方案,依托四川省应急调度管理平台,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等。
(二)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调动网络。
实行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市“120”指挥平台统一调度,各网络医院共同参与的公平透明调度新模式,进一步强化“120”网络医院建设。将新增“120”网络医院及各院前急救站及时纳入调度平台,进一步健全调度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治体系,提升全市卫生应急综合能力。
(三)健全了公共卫生监测防控预警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发热、肠道门诊等监测哨点诊室、哨点医院作用,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利用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和事件监测系统,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公共卫生安全相关场所、人员、行为、物流等应用场景特征分析和疫情追踪,形成监测简报,及时监测预警高危地区、高危区域和高危人群,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高效性。二是主动对接万州、开州构建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协同联防联控机制,提高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
(四)完善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
大力推进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强力推动县级传染病医院(院区)改扩建为公共卫生中心,全面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加强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专科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市、县两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网络。
二、关于“夯实要素保障,提升救治能力”的建议。
(一)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强力推进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疾控机构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其他县级疾控机构达到二级甲等标准,以市、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为主体,构建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实验室参比体系,规范检测程序,强化质控管理,全面提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合理规划重大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
以传染病院能力、传染隔离病区、负压病房等为建设重点,新建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通川、达川、宣汉、开江、渠县、万源疾控中心。市本级以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建设传染病医院(院区),作为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主体力量;各地以县(市、区)人民医院为依托,规范建设传染病独立院区或传染病科室,作为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坚力量;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医疗救治补充力量。
(三)大力支持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为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网底”作用,一是通过重点专科建设,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等,以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为重点,提高县域医疗机构救治能力。2022年中央和省级补助万源市、宣汉县共计411万元。二是以通川区和渠县为试点,开展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通川区分别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了“1 11”和“1 7”2个医共体,于2020年7月挂牌。渠县分别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了“2 12”型紧密型医共体,与12个片区医院组建了“1 8”和“1 4”2个医共体,于2021年7月1日挂牌。探索建立了“统一功能定位、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业务管理”的“三统一”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
(四)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达州
深化与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省内外“高、精、尖、优”医院的合作,跨区域建立合作关系,加深专家合作,加强重症医学、呼吸、麻醉等专业学科建设,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前,达州市人民政府已与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争取省人民医院以全面托管的方式共建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五)稳定和发展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省委编办、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川编办发〔2015〕84号)明确提出:“原则上按照市(州)常住人口万分之1.6比例核定市(州)疾控中心编制总量”,按照我市常住人口538.54万计算,全市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数应核定862名,现核定编制737名,下差125名。参照卫生行业明确市本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0.3—0.35/万人的标准,其中市本级下差40—67名,县(市、区)下差58—85名,2021年已给市疾控中心已核增20个编制,目前正在进行公招工作。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在事业编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也加强了对县级疾控中心的编制保障(其中2020—2021年,核增了县级疾控机构20名编制)。下一步,市委编办将结合“继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有关要求,督促县(市、区)尽快补足补齐县级疾控机构所需编制,切实推动疾控事业稳步发展。
(六)积极协调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确保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疗卫生物资及时有效供应,我市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形式多样,节约实效”的原则,构建以市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以县(市、区)政府储备为支撑,以医疗卫生机构实物储备、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产能储备为基础,以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与省级应急物资储备相衔接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目前我市市级应急医药物资储备企业分别是国药和科伦,合同内储量医用防护口罩20万个,医用外科口罩10万个,医用N95口罩1600个,医用防护服600套,防护眼镜200个,乳胶手套400副,消杀物资18000余瓶及各类药品,储备规模1200万元。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三家(通川区宏盛昊、达川区蓝泰、大竹振邦),医用口罩日产能200万只。
(七)积极协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场所
为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积极协调启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场所。涉及人数不多时依托医疗机构提供救治床位,如达州市中心医院西区分院等,涉及人数较多时积极请示上级,协调市体育中心、市规划馆等快速转换为救治场所,确保救治所需。
三、关于“加强科技应用及开发,提高防治效果”的建议
(一)运用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降低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我市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达州市防疫数据共享平台、达州市来(返)达人员报备系统等,统一收集相关涉疫数据,精准做好溯源、管源、控源、隔源,做到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确保不漏一人。
(二)强化科研攻关力度,助推卫生事业
2017年8月市疾控中心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申报获得省科技厅批准的科研课题,双方在课题及其他方面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合作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大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厦门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正在大竹县开展国产九价HPV疫苗三期临床试验。通过开展多方合作,我市各级疾病预防机构的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卫生系统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不断拓展科研学术创新渠道,持续增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核心竞争力,有效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治已防未”的建议
为推进全民健康科普,强化健康防控意识,培养群防群控观念,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我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成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一)深入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近年来全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模式和策略,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促进县(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为契机,以爱国卫生运动、健康达州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冠疫情防控等为抓手,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艾滋病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医疗机构制作各类健康科普视频、公益广告、宣传手册、宣传图片等科普资料,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选派市县级健康科普专家,深入学校、单位(企业)、社区、乡村、家庭等开展健康科普巡讲、义诊、咨询等活动,向社会大众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二)多措并举扩大健康教育宣传影响力。
协调相关部门,在城区设置的大型广告、LED屏、公交车、出租车等刊载健康教育内容,在农村地区“村村响”播放疫情防控等科普广播,做到天天有图像,天天有声音、天天有文字。形成了从空中到陆地,从音像到文字,从声势到规模的强大健教宣传氛围。加强媒体健康教育阵地建设。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我市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得到充分落实。在达州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达州交通音乐广播、达州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辟了艾滋病防治、疫情防控等健康科普栏目。2021年,我委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健康科普类信息700余条。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22日
(联系人:医政医管与药物政策科 隆合群 联系电话:0818—2526076,1518283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