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2号提案办理 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4-09-30 14:23:30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支持力度的建议》(第11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卫生健康总体情况

截至20247月,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5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8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下设村卫生室20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乡村医生3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为27.64%2019年以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累计达到推荐标准机构20家,达到基本标准机构179家,达标机构占比为97.07%;成功创建社区医院17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8个。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活动,成功创建23个。2023年,达川区石桥镇中心卫生院等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

二、基层卫生健康推进情况

(一)坚持“三个做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以创促建,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一是做优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坚持专班推进,对标建设标准,全面实施创建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才队伍“达标工程”,2023年成功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3个。二是做优基层达标提升。按照“申报阶段全面摸、创建阶段反复督、验收阶段逐个过”的工作思路,务实推进机构达标建设;2023年达到基本标准机构12家、推荐标准机构7家,推荐标准机构占比较2022年增幅达53.78%。三是做优特色科室品牌。以社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创建为契机,大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好、服务质量优、群众认可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3年成功创建社区医院2个,申报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3个。

(二)深化“三个统筹”,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强化上下联动,狠抓治理结构改革,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强化统筹联动。会同6个部门联合印发《达州市贯彻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实施方案》,各县(市、区)相继成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稳步推进“八统一”管理落地落实;渠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先后被四川改革动态、四川省医改动态刊发推广。二是强化统筹布局。重顶层设计,采取“借鉴 创新”方式,各地逐步搭建起以县级医院牵头、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渠县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63个乡镇卫生院为12个片区,形成“2 12”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布局;宣汉县建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同步发展的“4 9 1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格局。三是强化统筹保障。突出“八统一”内涵建设,坚持逐项发力,有效推进改革走深走实;万源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牵头医院市中心医院基本建成“5G 急诊急救平台”;通川区加大资金投入,完成牵头医院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改扩建和区中医院西迁新建项目。

(三)紧扣“三个抓手”,构建便民惠民服务体系。着眼“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要求,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一是健康服务上门。紧盯农村、边远、卫生资源薄弱乡村,督促县级出台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实施方案,组建巡诊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渠县建立1名村干部、1名家庭医生、1名志愿服务者服务1名老年人“三包一”服务模式,定期开展上门服务,确保农村患者有人管、及时转、及时治。二是网格服务升级。坚持以点带面、试点示范,全力打造万源市古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宣汉县樊哙镇中心卫生院两个医防融合试点,收效明显;万源市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划分区域、划定责任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宣汉县着力打造医患、医护、医医“三医融合”,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攀升、深得认可。三是公卫服务兜底。实施公卫服务提质增效,整合村医队伍,组建服务团队,做实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汉县探索“整合村医小队伍、组建公卫大团队”做法,受到国务院部委来川调研村医队伍建设一行领导高度肯定。

三、下步重点工作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然存在设施设备较为陈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财政保障还不充分等困难和问题,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各级关于基层卫生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盯人民健康福祉和基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着眼“一个紧密”,突出“两大建设”,拓展“三项服务”,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着眼“一个紧密”,构建县域整合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的要求,坚持不等不靠、超前谋划、主动思考,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推动“八统一”管理。围绕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编制统筹管理、人员岗位设置、绩效薪酬分配等改革重点,克难关、解难题,力争实现有创新突破。二是建设“五 十”中心。指导县域医共体建立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和十大管理中心(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医保管理、药械采购、信息管理、监督管理、宣教文化),有效推动医共体内资源整合、效能提升。三是健全“下沉式”机制。统筹市、县两级医院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下沉到城乡基层,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县域医共体有市级三级医院专家驻守、乡镇卫生院有县级医院专家派驻。

(二)突出“两大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服务能力达标建设。深化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新建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进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确保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至少有1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占比达到100%,新增达到推荐标准的机构10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医院创建,新建社区医院1家。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逐步实现人财物乡村一体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为抓手,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基层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只规模适宜、能力适用、发展可持续的农村地区“健康守门人”队伍。落实乡村医生现有补偿渠道,增强乡村医生学历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

(三)拓展“三项服务”,优化基层便民惠民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性。选派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专家(专科)门诊号源下放家庭医生管理,全面提升签约服务质效。加强家庭医生主动联系和动态服务,逐步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将传染病防治和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实现“关口前移”。二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完成“为530.77万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民生实事任务。抓好基层便民惠民措施落实,统筹做好免疫规划疫苗和预防重点呼吸道疾病疫苗的接种工作,提供门诊延时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三是提升公共卫生医疗应急服务及时性。聚焦基层应急能力短板弱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和转诊转运能力建设,抓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急诊急救服务提能培训,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应急水平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730

(联系人:基层妇幼科   贾佳佳  3091477 

 

 

 

 

 

 



主办单位: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蜀ICP备18026540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33
川公网安备511702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