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人口生育率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第14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改善生育环境
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达州市卫生健康系统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八大行动》《进一步加强优化生育政策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开展生育友好主题活动、幸福家庭案例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婚育观和家庭观。
市委宣传部全力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人口的结构性变化,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巡回宣讲活动的通知》,并于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家风—达州市文明家庭培育创建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树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同时,充分利用达州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开展国家婚恋、生育政策解读与宣传,加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等传统观念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认知,引导形成重视家庭责任、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引导适婚青年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姻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提高医疗保障,增加生育信心
近年来,全市为强化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改善生育环境和条件,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一是狠抓妇幼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创等达标,达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标率100%;达川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市中心医院获得人类辅助生殖机构资质,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2个,产前筛查(诊断)机构16家,清理年分娩量不足100人的助产机构28家,全市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256家医疗机构设置儿科,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11家,拥有妇产科、儿科专业技术人员1856人。成立儿童保健质控中心,建成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3个(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达川区妇保院、大竹县妇保院),2023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54.72/10万,较5年前下降4.3%,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狠抓妇幼救治能力。深化妇幼健康区域协同,承办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川东北片区重点解剖工作会,开展产科儿科急救演练,建立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全市覆盖、上下贯通、有效救治的保障体系,年收治危重孕产妇、新生儿500余人次。近5年孕产妇死亡率10.0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29‰,持续低位运行。三是狠抓妇幼服务能力。持续提供青春期保健、围绝经期及老年期保健、乳腺保健等多元化女性健康服务,建成省级孕前保健、婚前保健、生殖健康等特色专科3个。每年为近4万余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筛、诊、治”全链条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三、强化教育投入,降低养育成本
全市围绕“有园上、上得起”,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的办园体系,以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80.50”攻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为抓手,不断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3年来累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284个,新增学位8400个,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41所,增加普惠性学位5120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1%,切实保障了学前适龄儿童就近就便入园。全市围绕破解“小学化”,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建立完善科学保教长效机制、“示范校 薄弱校”机制、学前教育教研制度,推动了集团化办学和组建学校联盟,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示范区(园)建设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全市共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示范园54所、市级“园本教研”示范园19所。印发《中心城区幼儿园师资保障方案》,通过采取公开考核招聘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充师资,利用学前教育集团(联盟)优质资源建立培育机制提升师能。近3年共补充幼儿教师80余名,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1500余人次,专任教师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100%,有效保障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强化社会保障,降低生育压力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近年来,达州市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出台《达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家庭监护提能计划”,强力引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开展。将规范农村婚丧内容纳入《达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纳入《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与市纪委机关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达州市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的通知》(达市纪综〔2022〕45号),明确了3个工作原则,4项治理内容,10条具体措施,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印发了《达州市深化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工作方案》(达市文明办〔2023〕16号),提出“文明新风传播行动”,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婚丧礼俗改革试点等内容纳入其中,拟在破除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将婚姻、生育与经济直接挂钩的思维。二是强化职业培训。围绕“企业用工量大、社会认可度高、适合重点群体就业”的需求,定期整理汇总重点产业职业培训目录,并适时征集、动态更新,精准掌握市场及劳动者需求意愿,提高培训针对性。严格按教学计划、教材内容、规定课时等开展培训,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方式,同时逐步推行企业车间“新型学徒制”等模式,切实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确保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并重、理论和实操并重,不断提升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将参训人员培训取证、培训后就业成功率和参训满意度等作为培训评价重要指标,通过结业评价、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跟踪学员训后就业情况,总结评估培训质效,并不断加以改进和丰富完善,切实提高培训和就业匹配度。三是强化家庭教育。以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为重点,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会,举办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实施家庭教育课堂进村(社区)、进学校等,大力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继续开展“最美家庭”寻找、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等传统品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和“达州妇联”微信公众号等阵地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宣传,为广大家庭提供科学家教指导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8日
(联系人:人口家庭科代 利 0818—309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