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大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达州市引进公共卫生人才的建议》(第02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立足于行业实际,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实施“人才强卫、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着力点,以创新卫生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点,以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点,紧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加强部门配合、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引、育、留、培”等方式全面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
(一)充分利用好中央补助项目加强培训培养
我市大力实施中央资金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从2004年起连续多年对全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先后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业务技术人员(包括传染病主检医师、急诊急救、呼吸内科、放射、检验、妇产科、儿科医师、B超和公卫、财务人员)、乡村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进修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切实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制定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精神,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从2010年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到2024年,全市培养全科医生2100名,超额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切实加强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最大程度满足了广大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三)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供给力度
按照《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以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为重点,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依托现有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立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家庭医生、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信息员(计生专干)、卫生监督检查员等三支队伍,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协调沟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设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相关公共卫生专业;加快推进四川文理学院和达州市中心医院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市中心医院设施和专业技术、四川文理学院教育资源筹建医学院,着力培养护理、公共卫生等医学人才,不断提高培育质量,加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力度。
二、内外联动实现高端引领
一是坚持引优培强,与省人民医院共建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正式开诊服务,与浙大附二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6个名医工作站落户达州市中心医院。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医疗劲旅组建医联体,柔性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陈晓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黄轩博士等行业顶级专家28人。二是坚持区域协同,积极推动万达开、川东北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签订《南充—达州医卫人才组团发展协议》,组建万达开专科联盟29个,成立12个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获省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三是坚持回引借力,邀请孟安明、杨正林等院士级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人才论坛、达州籍在外医疗人才恳谈会,持续开展达州籍医疗专家“我为家乡做件事”活动,柔性回引达州籍专家32人,累计认领帮扶项目40个,为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强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
(一)提高人才经济待遇
深化“达州英才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认真落实安家补助、周转房、岗位激励奖等资助措施,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均出台了对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学术带头人、出站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提供不低于100M2的住房居住,工作满10年提供该房产权的优惠条件;引进的副高专业技术人才、硕士毕业生,提供集体周转住房免费居住4年;博士后或学科带头人提供一次性安家补助15—30万、硕士3万的安家费;博士9600—18000元/年、硕士6000元/年,发放5年的岗位激励费;积极出台公立医院和医疗人才两个“十条措施”,从待遇收入、住房保障、编制管理、科研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先后赴北京、浙江、哈尔滨、广州、重庆等地开展引才活动32场次,引进医学硕博人才507名(博士9名),总量达1071名(博士23名)。
(二)创新机制用活人才
挂牌成立卫生健康人才办公室,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对外联络和统揽协调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委领导、院(科室)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坚持重大节日慰问关怀、具体困难倾力解决、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行“年度任期目标制”,逗硬目标管理、奖优罚劣,以发展实绩论英雄;设置专技二级岗储备库和不占职数的副院长(院长助理)职务,5名优秀人才聘任为院长助理。实施领军人才“带徒”和青年人才“拜师”计划,遴选127名专家进入名师库,曾凡新、梅波等引进人才牵头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开展川东北首例外科手术项目9个。
(三)实施人才优先制度
选拔任用硕博人才担任中层干部和党组织负责人,优先推荐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引进人才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评选。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1人获“市长奖”、4名领军人才入选首届“达州市十大科技未来之星和科技创新人物”、6名医学专家入选首届“巴渠名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达州市卫生健康工作特别是卫生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19日
(联系人:人事与科教科 刘若熙0818-210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