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大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医疗资源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建议》(第19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投入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导向,加大对上请示汇报,密切联系市级财政部门,争取财政支持,中央、省级财政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以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配备,加强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重点完善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中医科室建设,进一步丰富中医馆服务内涵,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按照相关诊疗标准、指南等规范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二、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
2024年从市、县两级优质医疗机构选派216名业务骨干到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开展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切实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按照《四川省“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实施方案》要求,2022年以来,市中心医院、华西二院围绕万源市中心医院发展需求,精准选派紧缺型人才13人以提升万源市中心医院诊疗能力、培养人才队伍为重点,持续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
三、发挥医保政策引导作用
在医保总额上适度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建立医共体内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保障基层群众就医需求,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减少医保基金支出,保障基金安全使用。”的建议,依据《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保障管理改革〉的意见(试行)》(川医保发〔2020〕11号)精神,我局于2020年12月会同市财政、卫生健康、人社、中医药管理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保障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达市医保发〔2020〕64号),明确对实现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保结算、考核监管“五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按照管辖范围内参保人员需求和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一个总额”预算管理。2024年2月,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达州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结合点数法付费实施细则》(达市医保发〔2024〕2号),细则明确“对实现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下简称医疗集团)和实现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保结算、考核监管等‘八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在本实施细则范围内实行DRG付费,经医疗集团(或医共体)报辖区医保部门备案后,由辖区医保经办机构按年度统一打包支付给医疗集团(或医共体),医疗集团(或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可进行医保基金二次分配”。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国家、省、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全力指导各县(市、区)医保部门做好、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积极探索医保基金科学管理办法,保障基金安全使用。
四、加强医生进修交流
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优化健康服务,改善健康环境,切实筑牢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健康之路”。一是大力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近3年为基层培育合格的全科医生30名以上。二是大力开展各类培养培训项目,如全科转岗、骨干全科、紧缺专科人才项目,输送各类人才超200人。三是做好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学术交流、进修等方式为专业技术人员充电赋能。2024年以来,我市医疗机构共派出医护人员共500余人赴成都、重庆、南充等地名科名院求教学习,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带回达州。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23日
(联系人:规划信息科陶俊0818-309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