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大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工作的建议》(第241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夯实。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达州市医疗卫生健康领导小组,下设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工作组和健康达州建设专项工作组,高位推动医防融合工作。印发《达州市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卫生健康、发改、财政、医保等多部门职责,将医防融合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公共卫生责任全面规范。出台《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从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到重点疾病的筛查、预防、随访管理及康复护理等,全流程明确具体标准,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同时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项目拓展服务内容,确保医防融合责任下沉、惠及全民。
三是医防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坚持“防治结合、资源整合”理念,推动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全面融入县域医共体及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7个县(市、区)医共体均建立公共卫生中心,将肿瘤防治、慢性病管理纳入“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于2024年底全部完成硬件升级与流程优化。依托医共体、医联体平台,组建重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合理膳食指导、医院感染防控等4类专业团队,定期深入医疗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全年累计服务超500场次,推动“医”“防”资源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细化多部门协同清单,健全疾控与医疗机构“平急结合”联动体系,持续提升重大疫情协同处置效能,推动医防工作更深度融合。
二、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方面
一是探索疾控“两个允许”改革试点。聚力创新突破,按照“一市、一县”方式,确定工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疾控机构开展“两个允许”改革试点,逐步建立符合疾控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以绩效引领干事激情。目前委党组已专题研究改革实施方案的建议意见稿,实现“组织领导、服务项目(涉及食品、水及涉水产品、公共场所、职业卫生等7大类642项)、收费标准、激励分配”等四个明确,待充分论证和征求部门意见后送市政府审定实施。
二是探索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全市择优遴选75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进驻22家医疗机构,将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医废处置等作为工作重点和考核要点,实行“季度自评、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动态考核模式,推行“晋职、晋级、评先、选优、提高津贴”五个优先的结果运用机制,相关做法在全国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交流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三是探索公卫医师处方权和慢病共管门诊试点。持续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达川区人民医院)推动公卫医师处方权省级试点,将院感科、公共卫生科、临床营养科、预防保健科纳入试点范围,截至6月底,已开具疫苗处方7278人次、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置药品处方58人次、营养处方705人次。实施慢性病联合门诊,落实慢性病多病同管,实现临床诊断、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干预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患者800余人次。
四是集团化协同成效显著。打破“条块分割”壁垒,成立以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组建由市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集团内组建65人专家团队,涵盖重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4大领域,2024年累计开展跨机构技术交流、联合授课100余次。市疾控中心深度参与市中心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三级精准防治数据库构建”科研项目,推动“临床诊疗”与“预防干预”数据互通,为疾病早筛早诊提供科学支撑。
五是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全市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实时抓取门诊、住院病例信息,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通过“大疫情网”实时共享至各级医疗机构,指导临床精准诊疗,2024年流感、手足口病等聚集性疫情处置效率提升40%。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深化医疗集团与疾控机构协同,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防控水平,让医防融合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三、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方面
一是复合型人才培育破冰。我市达川区人民医院率先纳入全省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打破“公卫人员无处方权”壁垒,培养兼具临床技能与公共卫生视野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选派30名临床医生到疾控中心进修,20名公卫人员到医院临床科室实践,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人员“双向交流”,促进医防融合。
二是基层人才根基稳固。实施“全科医生强基工程”,累计培养全科医生2500余名,实现“每乡镇卫生院至少1名”目标。创新“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机制,2024年向村卫生室派驻执业(助理)医师364名,乡村医生年均待遇提升至3.5万元,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从25%升至38.37%,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
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育并举。通过“达州英才计划”引进医疗卫生硕博人才120余名,为正高职称人才提供100㎡住房(满10年赠产权),博士毕业生享受一次性安家补助。疾控机构2022年以来新招录98人,其中研究生15人,建立“师带徒”“微课堂”培养机制,骨干人才赴省疾控中心进修覆盖率达100%。
四是政策保障全面落地。《达州市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疾控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占比不低于85%,推动公立医院与疾控中心人员“柔性流动”,允许兼职兼薪。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单位平均水平,卫生防疫津贴足额发放,让人才“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扩大人才培养试点范围,推动更多复合型人才培育,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医防融合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四、在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方面
一是全力向上争取投入。2025年,达州市疾控中心成功申报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成为全省首批4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之一。省上将在3年内从财政、技术、项目等5方面支持。达州市将围绕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等7个中心建设目标,开展人才培塑、强基提档、融合争优等5大行动,实施领军人才培塑、基础设施补短、医防协同增效等15个项目,着力推进区域内和区域间资源、平台、信息、人才、技术全方位交流共享,实现监测预警科学精准、检验检测一锤定音、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和慢病防控规范有序,预计在2027年前全面建成立足万达开、辐射大秦巴的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二是加大信息化基建投入。成功揭榜省疾控局“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项目。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中单列2.88亿元重点打造“1 1 1 N”数字医芯,为达州卫生健康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投资6000余万,建成“全民健康信息、120智慧急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干部保健、电子健康卡”5大平台,推进全市统筹建设“卫生健康数据中心 5G融合专网 智慧平台”套餐和全省首个市域通联的数字医共体“五大资源共享中心”。目前卫生健康5G专网覆盖2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期项目投用,汇聚诊疗、健康档案数据超5亿条,实现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一网通查”,为医防融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大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建设投入。3年内城市医疗集团项目总预算2600万元,其中2024年预算资金560万元,2025年预算资金1380万元。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为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新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防融合。
四是公共卫生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建立公共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25年全市公共卫生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85元,重点向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倾斜。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收入纳入财政保障,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较2022年增长20%。
下一步,我委将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健康达州数智大脑”建设,协调医保支付改革,为医防融合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22日
(联系人:疾控科田巍威电话:0818–309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