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政协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感的建议》(第24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立医院发展保障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紧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向上争取等方式,在财力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持续加大对公立医院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我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健康支出从2020年的56.46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67.61亿元,年均增速达4.94%。近四年,市本级投资62亿(投资26亿建成川东医院,投资20亿新建市中心医院第三住院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投资11亿新建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投资4亿市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带动县级财政投入53亿,市县龙头医院均建成新院区,新增医用面积89万平方米。聚力项目推进攻坚,建立了“问题收集-分级处置-限时办结-回头看”工作闭环机制,累计协调解决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二期夜间施工、市公共临床医疗中心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堵点问题40余项。全市三级医院从6家增至15家,其中三甲医院从3家增至5家。2024年,我市成功争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3年共获5亿中央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委将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定期梳理国省最新政策和资金投向,结合“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谋深谋实川东北医疗灾备中心等一批“十五五”重大项目;结合“一老一小”,重点规划储备一批妇幼机构、托育中心、医养中心等项目。
二、关于“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是龙头示范引领,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依托市中心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两个市级龙头综合医院,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内涵,全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和万达开医疗卫生服务高地。浙大附二院在市中心医院建立6个名医工作站(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完成川东北手里国产二尖瓣钳夹术,并在全国会议直播演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成川东北唯一标准睡眠实验室。市中心医院创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3个,总数居市州医院第1;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川东医院在省人民医院托管下,肿瘤、脑病、血液、妇产4个疑难重症救治中心蓄势待发,开诊一年年门急诊服务量突破50.1万人次,出院患者达到2.86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08万台,其中四级手术占比18.95%,医疗收入突破3亿元。
二是落实“传帮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采用“定点 移动”双巡回模式,做实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市县公立医院常年带队或派驻专家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输血”转向“造血”,秉持“真下沉、实带教、强根基”原则,通过“手把手”传技、“全天候”带教,真正守护基层群众生命健康。依托市县龙头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全覆盖接入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群众不出乡就能享受上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才队伍“达标工程”,借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东风,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新设施设备,补齐短板。全市成功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40个,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强化上下联动,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先后制发《达州市贯彻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达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构建以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的“2 4 N”医疗集团建设格局,集团上级医院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延伸病区6个、延伸门诊7个,成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妇产科、骨科、急诊医学科等专科联盟12个,上下转诊人次同比增长140%以上。7个县(市、区)全覆盖建立“总医院 牵头医院 基层分院 村卫生室”的医共体管理模式。探索城市医疗集团与县域医共体融合发展,在市级3家医院建立连通各县(市、区)总医院的“市域影像中心、市域检验中心、市域病理中心、市域心电中心”,对疑难杂症进行市县专家在线联合会诊,将远程心电网络延伸至中心村卫生室,布局胸痛、卒中哨点心电终端,总医院心电中心直接连到中心村,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3万例远程诊断,服务患者超2000例。
三、关于“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建议
一是强化院区环境改造。明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目前全市各医院在医院大楼主要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等设施。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公共停车场、门急诊主要出入口或方便通行的位置设置一定比例的无障碍专用停车位,供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就医使用,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共有无障碍停车位30余个。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诊、急诊、住院部入口处等地投放可以免费使用两小时的共享轮椅400余台。针对性设立供残障人士使用的低台位服务台,同时结合特殊群体就医需求提供助听器、放大镜、老花镜等物品。全市28家公立医院全覆盖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8支,在预检分诊、自助机、挂号窗口综合服务点等老年、残疾人群就医容易发生不便的节点提供引导和帮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优化就医诊疗服务。大力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和“满意度提升年”行动,坚持全链条、全周期服务理念,先后制发《达州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达州市公立医院“周末门诊”“夜间门诊”实施工作方案》《达州市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推行“床旁入出院”“检查检验自助开单”“互联网 护理”“免陪照护服务”“便民门诊”等暖心化服务。截至目前,已累积为10万余名患者提供床旁结算服务,压缩结算时长90%以上;开设周末门诊超200个、夜间门诊超30个;市中心医院等为方便群众就医还延长了门诊服务时长,将下午门诊时间提前1小时,缩短患者午间等候时长;开展在线护理咨询服务3万余人次,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100余例,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做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拓展互认项目至222项;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2.04%和4.02%,三级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7.88天,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双双跃升至全省首位。
三是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在门户网站开通“书记信箱”“院长信箱”“纪检监察信箱”“投诉监督”等网上申诉渠道,广泛倾听收集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信访投诉问题,强力督促医院立行立改,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推动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协助医院举办医患沟通培训会,指导医务人员的医患纠纷防范措施及应对技巧,提升职工医患沟通能力。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在住院部、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地设立现场投诉点,医护人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信访投诉件数量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有所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28日
(联系人:医政医管与药物政策科罗密联系电话:0818—309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