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止滑增效发展的建议》(第51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
一是统筹推进“管理委员会”建设。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管委会主任;全面提升医共体党组织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党委和总医院,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根据医共体内实际情况,实现党的组织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统一协调;建立医共体章程,完善总医院和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规范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二是统筹推进“十大管理中心”建设。突出内涵建设,坚持逐项发力,有效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资源整合,7个县(市、区)均设置县域医共体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医保管理、药械采购与药事管理、信息管理、监督管理、宣教文化“十大管理中心”,实现集中办公、简化办事流程、提升管理效能。三是统筹推进“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市级三家综合医院和县域医共体均已建成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其中万源市、开江县、宣汉县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可与辖区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数据共享,实现网上诊断。
二、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项目。2010年起,我委持续开展定向招录培养,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才,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到协议约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6年及以上服务年限合同的,直接考核招聘为定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内工作人员。2024年,全市7个县(市、区)共签约农村订单生21人,持续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实施国家基层骨干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每年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全科和乡村医生能力培训,强化医学理念及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基层急诊急救能力。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876人。出台乡村医生退出保障、编制管理等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参保补助及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乡村医生年平均待遇提至3.5万元;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从25%升至38.37%,实现队伍稳定性、专业性双提升。三是实施优质人才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市帮县、县帮乡、乡带村”机制,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骨干专家716人。探索“医疗卫生金边工程”,联合重庆市边界毗邻地区组建“边界医疗卫生服务队”,每个边界乡镇服务队每月开展至少1次巡回医疗服务,实现边界两边疾病共治、急救共援、疫情共防、健康共管、检查共认“五共”效果。创新实施“蜀达医惠链”,依托省人民医院驻达名医直接对口帮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每月驻诊2次以上、新创建1个特色专科、开放1批省院专家号源为主要内容的“211”帮扶任务。
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医保待遇引导机制。将居民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待遇认定下放至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就近在定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办理待遇认定和购药,按规定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二是建立阶梯待遇报销机制。为了合理引导参保人员就医,按照《达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参保居民在达州市行政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社务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机构、其他一级无等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起付标准分别为100元、400元、6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90%、75%、70%,通过拉开各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引导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三是建立双向转诊鼓励机制。双向转诊治疗的医疗费用按一次住院计算,按转入医院等级仅计算一次起付标准,符合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用,按实际住院的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分段支付。四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专门就医保整体打包支付召开“三医”协调讨论会2次,拟在2个县区建立“打包支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保打包付费机制。
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
一是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服务人口数量、服务范围以及业务开展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核定财政补助标准,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24年,全市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4.47亿元,基本药物制度补助0.77亿元,合计5.24亿元,同比增加0.11亿元。二是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刚性支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严格控制行政办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2024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67.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为11.3%,其中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达到5.11亿元。三是积极争取建设或项目更新项目。自“十四五”以来,我市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个,财政补助400万/个,25家次中心新增CT、急救性救护车等设备37台,均达到“四种代表性设备配三种”标准。2025年向省卫生健康委争取1200万用于基层智能康复中心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8日
(联系人:基妇科代利0818-309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