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持续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着力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理顺双向转诊流程,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组建“2 12”型医共体(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和县域内12个片区公立医院组建共同体),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片区,手术不出县域”目标,达到“医通、财通、人通、心通”的改革效果。
一、站位高,认识清,以党建引领促行业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渠县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形成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主任,分管县领导牵头驻点,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协助,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后人口结构、交通流向、经济布局、就医喜好的变化,合理优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医共体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切实改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散、弱状况。
三是强化党的建设。任命了渠县第一、二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建立了医共体总院和片区医院党组织,明确了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并成立片区医院纪检监察组织,协助党组主要领导加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落细。
二、政策准,措施实,以精准服务促水平提升。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作为总院,把省、市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疗人才、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把自身综合服务能力提上来,快速成为同级医院的“领跑者”,并先后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医三院等签订了紧密型医联体协议,与之分别构建远程会诊和不同学科类别的专科联盟。柔性引进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下派10余名硕博专家长驻渠县人民医院、渠县中医院任职,确保具备大病不出县的能力。12个片区医院主要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次中心建设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结合片区医院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医养结合”和“医防融合”等运行管理方案,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医疗次中心建设。制定了片区扩建、迁建方案,计划对土溪、琅琊、岩峰等9个片区医院进行迁建,宝城、静边、三汇等3个片区医院进行扩建,为下一步12个医疗次中心建设成为二级综合医院打基础。
三是实现均质发展。通过升级改造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各片区医院内实现了门诊患者数、住院患者数、患者病案首页、公共卫生服务等数据共享,为进一步实现医共体内业务全程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打下了基础。各片区医院整合公共卫生资源,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原则,各片区医院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片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实行“一支队伍、一个标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并按要求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机制活,效果好,以深化改革促体系完善。
一是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根据渠县医疗卫生系统实际,建立适应我县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薪酬分配机制,并严格执行不得突破核定年薪工资总额,不得亏损兑现年薪工资总额。每年组织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考评结果与薪酬相挂钩。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分院法定代表人由局领导或片区医院院长兼任。按照“关系不变、双向流动、能进能出、上下互动”的原则,片区医院分别对“七统一”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工作人员按照“编制分类核定、统筹使用”原则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
三是强化公卫服务。县疾控中心牵头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卫计监督执法大队、渠江街道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渠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龙镇卫生院、渠北镇卫生院组建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12个片区医院成立片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片区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公共卫生科,在村(社区)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点,采取县级业务指导组—片区公卫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四级纵向指导,横向协作”工作模式运行。中心及各片区医院整合公共卫生资源集中办公,实行“一支队伍、一个标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并按要求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四是规范财务管理。片区集中财会人员在片区医院集中办公,辖区各建制乡镇卫生院只留一名报账员,被“七统一”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支出实行报账制,所有财务收支实行“一支笔”审签,方便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革后,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均未出现新增债务。
五是做强平台公司。依托渠县国资委平台下康腾卫投公司,通过向上争取资金、争取政府债券、银行贷款、企业融资等形式,积极推进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齐登山医学观察隔离点、第二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的项目建设,并承担了购买大中型医疗设备和防疫物资的任务,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有效补齐公共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等领域的短板,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
目前,医共体已培养291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等高水平、高学历人才1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通过人才引进,加大重点学科建设等满足了该县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达96%,医共体分院人员素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护理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